区块链 公益 星链白皮书出炉
星链(StarChain)简称SC
一、 SC项目介绍
1、 公益的发展现状、困境和反思
随着社会的纵深推进,公益事业发展迅速,社会捐赠总量稳步增长,慈善组织数量不断增加,行业布局初步形成,在帮扶困难群众、缓和社会矛盾和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第一,公益事业已成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益文化是传统文化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构成。推动公益事业将会在现代化建设中处于的战略性位置。
加快发展公益事业并发挥其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物质基础的更加坚实和社会公众的意识提升,许多公民、企业和慈善组织等多元主体也有爱心、有能力参与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为进一步发展公益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公益组织已经或正在成为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推进社会民主协商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第二,公益事业发展存在诸多挑战并亟需大量专业人才
作为公益组织主体,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其中的公益组织尽管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和结构,且近年以较快速度增加,但从公益组织自身的发育程度上看,总体上还不成熟。突出表现为:职业经理人(秘书长及高管)和专业管理者(项目经理)奇缺,薪酬水平过低,无职称系列规范,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职业稳定性差,流动性大,专业水平低。从业人员缺乏公益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经验,严重制约了公益事业的发展。公益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建立起来。
有哪些突出的问题束缚或制约着公益更大的发展?
(一) 公益发展的主体能力、机制和人才不足。
这类问题主要集中在公益组织身上。
一是公益组织的能力欠缺。资源类组织缺乏对公益资源的有效动员和整合能力,服务类组织缺乏对公益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倡导类组织缺乏对公益行动的有效组织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各类公益组织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
二是公益组织的治理结构和运作机制不完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理事会结构不合理,运作不规范,作用不明显;监督机构不到位;政社关系未理顺;管理制度不完备;运作机制不透明;组织公信力不高。
三是公益组织各层次特别是管理层和项目运作层面的人才不足。突出表现为:职业经理人(秘书长及高管)和专业管理者(项目经理)奇缺,薪酬水平过低,无职称系列规范,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职业稳定性差,流动性大,专业水平低。
(二)公益慈善发展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生态链。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公益慈善作为一个领域或行业的系统结构上。公益慈善近年蓬勃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和很大影响力。但从整体上看,公益慈善作为一个领域或行业的系统生态链尚未形成,其内部的结构、秩序不清,缺少伦理和道德支撑,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益领域不同主体间的依存关系尚未形成。资源类组织多数在争夺或占有公益资源,而较少开展面向专业服务机构的资助活动;服务类组织多数各自为政,有时为了资源和人才恶性竞争,难以实现公益服务的有效供给;倡导类组织缺乏战略高度和影响力;各类公益组织间同构性多于差别性,尚未形成彼此依存的生态链。
二是公益领域整个系统的结构和秩序混沌不清。在发达国家,公益慈善领域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较为清晰的上游-中游-下游、大-中-小、支持-运作、伞状-海星状等各种有机结构,各类组织定位稳定并相互合作。我国现阶段的公益慈善领域,除主要按登记注册确定身份外,体制归属对各类组织定位及结构影响很大,公益慈善领域或行业的内在结构和秩序尚未形成。
(三)公益发展的制度环境、体制和文化缺失。这类问题归结为公益慈善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够好。近年来随着公益慈善的发展,各部门也在努力推动法律政策的调整和相关体制改革,但多年积弊一时难除,改革面临重重阻力,支撑公益慈善发展的新体制和积极包容的公益慈善文化尚未形成。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益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滞后。酝酿多年的慈善事业法尚未出台,三类社会组织即社会团体、基金会、民非的登记管理条例多年修订至今无果,涉及公益捐赠、公益认定、税收优惠、志愿服务等相关规定和制度安排大多没能进入法律法规层面,与整个国家法律体系已经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公益慈善领域的法制建设严重滞后。
二是缺乏积极包容的公益慈善文化环境。公益慈善归根到底是全社会的事情,需要每个人的主动参与,更需要理解和包容。现在比过去人们更关注公益慈善了,但积极参与的人并不多,以公益慈善为业、为职、为生的更是少数,并常常得不到理解和支持,谈公益就谈不得高薪,谈慈善就不能提成本,一些媒体喜欢对公益慈善吹毛求疵,这样的苛求不利于公益慈善的健康发展。
由此带来公益事业发展的困境,主要表现在:
(一) 民众公益参与率不高据中华慈善总会的统计,中国捐赠大多来自国外,国内民众参与捐款的数额不到30%,与美国相比,中国民众的公益慈善参与率、捐款额度差距显著。
(二) 公民的公益观念相对落后目前,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认识度有所提高,但是民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社会救助的层面上,现代公益慈善理念尚未完全进入民众心中,如大部分人认为公益慈善事业就是扶贫济困,公益慈善就是对穷人的施舍与救济,他们更愿意帮助熟悉的人,认同施助需报恩的救助理念,而没有认识到参与公益慈善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公益是社会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
21世纪初,一项有关民众慈善意识调查显示:当被问到“在路上遇到向自己求助的陌生人该如何做”这个问题时,选择“绕过去,不理睬”的人占45.9%,选择“给予帮助”的占34.5%。而在问到“如果你周围的同事、同乡、同学、朋友需要帮助,您是否会给他们帮助”时,回答“给予帮助”的占82.0%,回答“不会”的占9.7%。这一组数字表明了人们对自己熟悉的人的态度。同样,在《2008年“市民与慈善”万人问卷调查报告》中,30.1%的人选择了受助者是自己最关切的人,“很多市民谈到民间慈善更多地提到很多个人行为,慈善观念仍然停留在一对一捐赠的形式上”。
(三) 社会公益组织公信力较差
近年来,随着一些慈善丑闻的曝光,某些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公益慈善组织陷入信任危机。2006年,搜狐网在一次“你认为造成中国慈善事业落后的主要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62.26%的人选择是“中国慈善机构的公信度令人怀疑”。《2010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调查显示,有79%的公众希望了解慈善组织的业务活动信息,73%的人希望慈善组织公布财务信息,然而只有25%的被调查组织信息披露程度较高,而近九成接受调查的民众表示捐款后从未收到过慈善机构的信息反馈。可见,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比较低已经成为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障碍。
二、SC的产生源起
正是基于对慈善公益事业所面临的困境的不断实践和深入思考下,SC团队尝试基于慈善创新的,努力探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主要宗旨:弘扬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以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专用账户,建立官方网站,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办公室管理制度,建立捐赠流程,对慈善募集捐赠的物资及善款进行统一规范管理,按照捐赠人的意愿和慈善法的要求,将慈善物资和善款用于精准扶贫、助困、助学、助孤、助残、助军、赈灾等慈善捐赠项目,发挥慈善物资扶贫济困的特殊作用,更好地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务实的奉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推进慈善法的实施,让阳光普洒大地,温暖千家万户。为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贡献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 SC的愿景
人人做公益,人人享受公益。
四、SC功能说明
1、 点对点的公益
当前公益行业,大多数慈善公益行为都是通过第三方机构完成的,捐赠者向慈善公益机构提出募捐,慈善公益机构再根据自己所掌握的需求信息进行慈善公益行为的实施,再回馈信息到捐赠者,这个过程会不仅可能运营效率不高、而且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双方的误解。
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节点的去中心化特性,建立起去中心化的慈善公益系统, 这个系统由所有的募捐者、第三方慈善机构、接受募捐者共同运行维护,所有的募捐者都可以自主的上这个系统找到接受募捐者和第三方慈善机构,直接点对点运行慈善公益行为,减少中间环节。
2、 征信体系
不管是对捐赠者还是第三方慈善公益机构、接受募捐者,信任都是从 0 到 1 开始运行建立,而这种信任往往有需要一个中心化平台或者中心化代理商来运行背书,信任建立成本是比较大。
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对上链的捐赠者和第三方慈善公益机构、接受募捐者形成不可篡改的慈善公益信用记录,真实、透明记录每一笔消费,建立全球全链不可篡改的慈善公益征信数据池,同时利用智能合约建立信用机制,使用代码而非某个中心化机构动态评估捐赠者、第三方慈善公益机构、接受募捐者的慈善公益信用情况,形成动态的信用值。
SC将通过全链用户的基础信息、公益信息、仲裁信息等相关信息去建立信用身份。
基础信息主要包含:
A. 用户姓名
B. 用户单位或者组织
C. 用户身份证号码
D. 用户联系信息
公益信息主要包含:
A. 公益行为发生的时间
B.公益行为发生的次数
C. 公益行为发生的金额
D. 公益行为发生的数量
E. 公益行为发生的服务产品内容
F. 公益行为发生的完成时间
G. 智能合约结束时间
H. 公益行为发生的交割清算时间
I. 是否仲裁
仲裁信息主要包含:
A. 仲裁数量
B. 仲裁金额
C. 仲裁时间
D. 正向仲裁次数
E. 反向仲裁次数
随着系统数据的积累,我们将通过机器学习的⽅式不断修正和完善信⽤值的建⽴体系。
3、 智能支付
在公益行业,有存在“诈捐”“赖捐”行为,在对接了指定的公益行为后,在约定时间找各种理由拒不履行公益行为,成为行业的一个诚信缺失的方面。
SC将发行属于公益行业的流通虚拟数字凭证—星链(SC),通过数字账币的全球流通性,加快交割效率。同时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一旦捐赠形成将形成不可篡改的智能合约,在一定条件下自动执行合约,及时将募捐标的物发送到接受捐赠人手中。
4、 争议仲裁
由于行业特殊性,每一份接受捐赠都是不同的,呈现极度不标准化和分散化的特点,出现问题后,难以达成一致性,传统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各自妥协。
SC中一旦出现此类问题,通过区块链分布式节点的结构,发起仲裁,通过节点信任值、和相关度动态分配一定数量的节点参与仲裁评估,不是单个个体,也不是单个中心化结构,而是全链动态分配多个节点参与,提升仲裁公平性和可靠性。在仲裁阶段,系统将根据相关度和信任值等情况,向全链 N 个募捐者节点、N 个第三方机构发起仲裁任务,由节点运行确认投票,如果 10 分钟内未运行确认,系统将自动将仲裁权分配给其他相应节点。在收到各自 K 个确认投票结果数之后(k 为奇数),结束仲裁,根据仲裁结果数大于 K/2 的结果定为仲裁结果,结果将会发往仲裁的过程参与的相关方。在仲裁过程中,仲裁结果也将影响仲裁所需费用的承担方,比如仲裁结果利好接受捐赠方,费用将由第三方服务机构或者捐赠者承担,反之由接受捐赠方承担。而对于仲裁费用,系统将按照二八原则分发给所有仲裁确认者,与仲裁结果一直的确认者将获得 80% 的费用以作奖励,与之相反的获得 20%作为奖励。
5、 数据开放
在当前行业中,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各类数据,但这些数据仅仅只有自己的,在行业里面只是其中的九牛一毛,无法获取到可靠、完整的行业数据,无法共同协作提升行业效率。
利用区块链公开透明的特性,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全行业信息分层共享,相互合作,迚一步提升整个行业效率。
五.SC的应用场景
1、 公益本体项目
SC将首先投入建设基于SC白皮书所公示的慈善公益本体项目,形成对SC持有者的回报能力,并形成回报示范,贯彻和落实“人人做公益,人人享受公益”的理念。
公益组织接入
SC将建立公益生态联盟,目前有7家公益组织加入联盟,陆续容许法律法规所容许的范围的公益组织的接入,通过对公益活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贯标认证的公益行为,以SAAS模式运营在SC体系中。
2、 公益的可持续发展
SC将最终容许所有的接入组织,可在SC体系中构建自己的回馈模式,从而推动公益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六.SC本体项目
公益养老院
空巢老人,失独老人,失能老人,候鸟老人……这些看起来似乎不一样的形容词,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孤独的老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这些独居的老人,不只是面临各种各样生活上的困难,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陷入了心灵的孤独和寂寞。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高达2.4亿人,位居世界之首,养老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根据预测,到21世纪50年代,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4亿人,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2016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2.2亿,占全国人口的16.1%,老年人口数量已经接近印度尼西亚的总人口数量,超过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和菲律宾等8个国家的总人口数量;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已经接近1亿人,占比例较高。这些老人中间,有些是独身无伴侣无儿无女,有些是因为伴侣和孩子已经离世,有些是伴侣去世而孩子远在外地。
当今社会老龄化人口急剧扩大,已完全进入老年型人口结构的发展时期,庞大的老年人口对社会养老服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与社会压力。虽然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模式,但是其呈现的点状发展状态以及缺乏足够的互动与合作,仍难以满足社会养老的多样化需求。如果说,养老问题与养老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那么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各种社会力量多元共存与共同参与,在养老需求与养老服务供给之间寻求一种尽可能的平衡尤为关键和重要。在多元化需求刺激的社会养老服务供给公共格局中,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寻求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主体间的规范性共识,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之能动性建设将是解决社会养老问题的重要探索途径之一。坚持“公益为民、爱民公益”的理念,建立一套服务形态多样化、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的养老体系,通过建立养老中心、完善居家养老、实现信息化平台服务战略,让社会上弱势老人能够有尊严的养老,让为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优先享受养老服务,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倡导“人人参与公益、人人享受公益”。开发和完善居家养老的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便利服务。
公益养老院项目基于SC可回馈内容:
★ 公益养老院入驻、消费权益。
星际交易所平台币:
SC星链将成为星际交易所的平台币,为稳定SC的市场价格注入一剂强心剂
七.SC Token分配方案
SC总量(以下简称总量)为 10 亿个 Token,分配形式为以下几种方式:
天使轮募集: 15% (已经预购完 )
A轮募集:10%(2019年9月28日开始,每枚0.4元)
B轮募集:10%(2019年11月15日开始,每枚0.6元)
SC团队持有:50%
技术维护研发: 5%
社区奖励 :10%
八、 SC发展路线图
SC管理机构
1、 国际基金会组织架构
考虑到SC国际化的定位,SC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是一家设立在新加坡的基金会。基金会致力于SC的开发建设和透明治理倡导及推动工作,促进开源生态社会的安全、和谐发展。
SC基金会治理架构包含了针对日常工作和特殊情况的操作流程和规则。
★ 执行委员会:研究和拟定长期觃划,指定章程和管理制度,新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及批淮, 管理日常运营。
★ 风控委员会:研究和制定风险控制策略,制定风控标准,审核整体运营风险,召集项目风险审核会议并组织审核结果发布。
★ 薪酬和人事委员会:拟定和修改薪酬、激励方案,审核机构设置及岗位设置,运行人员的聘请。
以上为项目展示,不代表本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