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na和Base ,哪个生态更适合AI agent?
原文作者:Kevin, the Researcher at BlockBooster
AI agents 一词来自于 OpenAI 的路线图。Sam Altman 将 AI 应具有的能力分为 5 个部分,其中第三步就是接下来几年内会频繁接触到的,AI agent。
AI agent 能做到的事情是自主学习、决策和执行任务,当然根据智能程度和能力,Stuart Russell 和 Peter Norvig 在《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Modern Approach》一书中,将 AI agent 分为了可以分为了 5 个方向:
Simple Reflex Agents:仅对当前状态作出反应。
Model-Based Reflex Agents:在决策过程中会考虑历史状态。
Goal-Based Agents:专注于规划和寻找实现特定目标的最佳路径。
Utility-Based Agents:旨在权衡收益与风险,以最大化效用。
Learning Agents:通过经验不断学习和改进。
OpenAI o1 达到了 Level 2 的人工智能。个人认为,目前行业内的 AI agent 处于 Level 2 和 Level 3 之间,即 Level 2.5 。这并不是说,行业内的 agent 已经超越 OpenAI 了,事实上,web3 agent 还处于 GPT wrapper 的阶段。那么为什么是 Level 2.5 呢?因为通过通过人为或者程序的介入,暂且称之为中介,让 GPT wrapper 和中介的组合形成了一种经不起推敲,但却有着客观主动性的一种形态。是 OpenAI 模型某一个方向应用的延展。 就 agent 能做的事情来看,是最基础的简单反射型代理。 这其中有些 agent 会考虑历史状态,但是需要主动输入。只有通过不断投喂数据,agent 才能完成学习,这是一种被动的模型训练方式,远远没有达到 Level 3 定义的状态。而后三种 Goal-Based ,Utility-Based ,Learning Agents 还没进入市场。因此,我认为,目前的 AI agent 依然还是处于早期阶段,是 Level 2 通用 LLM 的微调,在架构上没有脱离 Level 2 。那么进化到 Level 3 的状态,单靠 crypto 可以实现吗?还是需要等待 OpenAI 这样的公司去开发?
为什么讨论 Base 或者 Solana 可以成为 AI agent 的叙事中心?
讨论行业内能够促进 Level 3 agent 的诞生之前,我们应该确定哪个生态有潜力成为 AI agent 的沃土。是 Base?还是 Solana?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回顾过去 2 年中,AI 是如何影响Web3的。在 OpenAI 刚刚发布 ChatGPT 的时候,行业内的协议还是按照惯性思维,快速涌入基础设施的泡沫中。其中出现了大量算力 / 推理聚合平台,随之诞生的还有 AI DePIN 基础设施。二者的共同点就是构建了宏大的愿景,这里并非说宏大愿景不好,事实上,agent 也可以构建出这样的愿景,而是说在落地上,在用户需求上,这样的大基建协议考虑的并不周全。因为他们想要拖起的市场需求在传统互联网行业中都远远没有饱和,用户教育和市场教育都不充分。在 Memecoin 热潮的冲击下,空舟楼阁的 AI 基础设施显得更加空虚。
既然基建太重太大,那么不妨轻量化。 脱胎于 GPT wrapper 的 agent 在启动和用户触及上,都高效且迭代迅速。轻量化的 agent 有充分的潜力制造泡沫,当泡沫破裂之后,孕育新生的沃土就会随之出现。
进一步讲,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用 agent 和 Memecoin 来启动项目,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让产品落地。让用户可以直接获得使用体验,这个过程中,agent 又能巧借 Memecoin 壮大社区的路线图,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并且这个迭代是低成本且快速的。严肃的 AI 协议不用再被沉重的旧共识框架束缚,打破牢笼,轻装上阵,用轻量化和高速迭代来对用户进行狂轰滥炸,当市场教育和传播充分进行后,再在此基础上,添砖加瓦,构建宏大愿景的基础设施。轻量化的 agent 覆盖着模棱两可的 Memecoin 面纱,社区文化和基本面不会再成为矛盾,一种新的资产发展路径在逐渐浮出水面,而这可能是未来新的 AI 协议选择的一条路径。
上述讨论回答了 AI agent 成为核心叙事的潜力。在 AI agent 能继续飞速成长的前提下,选择正确的生态就显得尤为重要。是 Base?还是 Solana?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再看看市场中严肃的 agent 协议现状。
首先是 Arweave/AO:PermaDAO 提到:AO 采用了 Actor 模型进行设计,每个组件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代理,能够并行运算,这与 AI Agent 驱动的应用架构高度契合。AI 依赖于模型、算法和算力三个要素,AO 可以满足这样的高资源需求。AO 可为每个 agent 进程独立分配计算资源,有效消除计算性能瓶颈。
除此之外,Spectral 是为数不多立足 agent 的协议,文转代码和模型推理是它的开发方向。
再回顾当前市场中的一种 agent 代币,可以发现这些 agent 几乎没有用到链的基础设施。这是事实,因为行业内的所有模型,包括 agent,都是链下的。投喂数据是链下的,模型训练不是去中心化的,输出的信息也没有上链。这就是客观事实,因为 evm 链不支持 ai 和智能合约的结合,当然 base 和 solana 也不支持。明年可以期待 ao 的引入,是否可以让模型上链,并有着不错的表现。如果 ao 失败,可能模型上链需要等到以太坊多年后才会引入,至少 2030 年之前不会,或者其他的公链实现模型上链,但是如果 ao 这样的架构和历史资源储备都无法实现,模型上链对其他公链来讲可能更加困难。
目前 AI agent 代币,没有太多实际的用例,实际上,你很难说清楚 Base 和 Solana 上的 ai agent coin 和 ai Memecoin 有什么区别。尽管 agent 代币没有特别的用途,但是为什么我认为不应该将 ai agent coin 和 ai Memecoin 混淆?因为我认为当前是制造 AI agent 泡沫的阶段。
为什么讨论 Base 想和 Solana 竞争 AI agent 的主导公链地位?
Base 在这一轮牛市的上半场里,吸引了不少市场注意,在 Memecoin 的市场份额争夺中,Base 有着短暂亮眼的表现,例如$BRETT 和$DEGEN 等。但是依然输给了 Solana。 我认为 AI agent 是 Base 下一个争夺的方向,并且目前已经有不少优势。
AI agent 会加速泡沫的诞生,制造混乱,但最终会留下用户和应用:
泡沫的诞生以及膨胀会吸引市场的注意力,这种注意力随着是时间而发生质变。这样的质变有怎样的特征?在市场注意力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会暴露出一系列用户痛点和市场缺漏。当主要矛盾之间无法协调,但是注意力持续增加的过程中,就是质变诞生的时刻。质变完成时,沉淀的用户和应用可以承接宏大愿景。这是 Memecoin 无法也无意做到的事情,这也是我认为尽管目前 agent 和 Memecoin 模糊不清,但绝不应该混为一谈的原因。
在质变发生之前,泡沫会诞生一地鸡毛和各种 drama,例如:agent 的数量会呈指数级上涨,成千上万的 agent 会挤进用户视线之中。怎么挤?agent 可以接入 X 和 Farcaster 等社交媒体,自我宣传代币,用 degen 喜欢的各种角度和 agent 独有的信息密度,推销代币。
紧接着,快速的迭代的 agent 可以完成链上交易,黑暗森林中闯入了一群维京海盗。目前市场上的面板协议,TG 群里的 bot,Dune 面板都会被 agent 侵略,用户熟悉的指标会被 agent 玩弄,交易量,地址数,筹码分布,模拟庄家行为,链上数据可能需要更专业的清洗才能体现价值,否者就会被 agent 欺骗,就像维京海盗一般掠夺你的财富。
如果市场能到达这个阶段,那么属于 AI agent 的新时代就成功了一半,因为“注意力即价值”会让 agent 登堂入室。这种潜力来自于:
强大的分发能力:agent 引起足够的话题,如 Goat 等,稳定的分发路径可以被复制。
部署简易性:agent 的部署平台也会爆炸式增长,Zerebro, vvaifu, Dolion, griffain 和 Virtual,用户需要知道任何代码,就可以构建 agent,并且 agent 部署平台的 UX 也会在竞争中优化。
Memecoin 效应:启动阶段,agent 代币没有合适的商业模型,代币用例也微乎其微,披着 Memecoin 的面纱可以快速积累社区,让启动成功率保持高效。
上限极高:OpenAI 的 Level 3 agent 还在开发中,巨头都无法快速推出的产品,它的市场空间必然是巨大的。agent 的下限是 Memecoin,但上限是具有自主性的高级智能体。
市场抵抗度低:Goat 为首的 agent 可以建立起大规模受众,agent 不同于 ai 基建,用户并不反感,当用户不反感时,就有充分的可能开始关注它。
潜在激励:agent 的代币用例还没有开发,如果 agent 引入积分制度,强化激励力度,就有能力积累大量用户。
迭代潜力:如前文所述,agent 是轻量化的,能够实现快速迭代的产品。这种客观的迭代能力可以创造出越来越吸引用户的产品和内容。
因此,AI agent 可以成为核心叙事,是兵家必争之地。
ETH 如果能在明年继续突破 ETH/BTC 汇率对的话,ETH season 的溢出效应会对 Base 产生显着影响。目前 ETH 流出资金的 23% 是向 Base,这一数据仍在持续上升。
Virtual
V1 阶段主要专注于模型训练、数据贡献和交互功能,而到了 V2 阶段,Virtual 推出了 AI 代理的代币孵化平台,标志性的更新是 10 月发布的 fun.virtuals。
其中,LUNA 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独立身份和财务能力的“独立实体”。在此过程中,LUNA 和 Coinbase 的路线图契合,后者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工具和支持,助力在 Base 上实现 AI 代理的落地。
AI 代理技术在品牌构建方面表现出色,尤其在文化品牌的打造上有显著效果。通过 AI 代理,品牌能够更高效地与社区互动。这包括简化交互任务,并灵活分发 奖励,提升用户粘性和品牌认知。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 AI 代理的交易仅支持使用原生的 Virtual 代币。Virtual 代币吸收了整个生态的价值捕获,成为生态发展的重要支柱。
Virtual 专注于产品功能的完善,利用 AI 工具为用户赋能,在 Web2 和 Web3 之间架起桥梁。它强调“使用价值”而非“炒作热点”。尽管其工具型产品在实际应用中调用频繁,但缺乏加密货币通常具备的传播效应,这也是 V1 阶段的短板。
所有 Swap 费用的 0.25% 。
总供应量的 1% 代币(解锁期为一个月)。
用户可以通过 clanker.world 官网查看代币的部署数量或创建自己的代币。
与 PumpFun 不同,后者在 Raydium 上通过 bonding curve 发行代币,期间会收取 1% 交易费和 2 SOL 的固定费用;而 Clanker 并未采用 bonding curve 模式,而是通过 Uni v3 的交易收取 1% 费用作为收入。
关于 BlockBooster
BlockBooster 是一家由 OKX Ventures 及其他顶级机构支持的亚洲Web3创投工作室,致力于成为优秀创业者的可信赖伙伴。我们通过战略投资和深度孵化,连接Web3项目与现实世界,助力优质创业项目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博客仅供参考,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代表 BlockBooster 的立场。本文无意提供:(i) 投资建议或投资推荐;(ii) 购买、出售或持有数字资产的要约或招揽;或 (iii) 财务、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持有数字资产,包括稳定币和 NFT,风险极高,价格波动较大,甚至可能变得一文不值。您应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如有具体情况方面的问题,请咨询您的法律、税务或投资顾问。本文中提供的信息(包括市场数据和统计信息,若有)仅供一般参考。在编写这些数据和图表时已尽合理注意,但对其中所表达的任何事实性错误或遗漏概不负责。